梳棉機與針布(2) |
發布時間:2010-06-15 |
三、主要工藝參數
(一) 定量:根據紡紗號數、梳棉機的機械狀態和產質量的要求及生產情況來確定。
(二)速度
1、道夫速度:根據梳棉機產質量的要求和棉條定量來確定。
2、刺輥速度:根據原棉質量、梳棉機產質量的要求和機械狀態確定。
3、錫林速度:根據梳棉機產質量的要求和機械狀態確定。
4、蓋板速度:根據梳棉機產質量的要求、原棉質量確定。
(三)牽伸
1、張力牽伸
(1)棉卷張力牽伸(給棉羅拉~棉卷羅拉):一般為1.05,A186為1.053。
(2)棉網張力牽伸(大壓輥~道夫):根據原棉質量、棉條定量、道夫速度、剝棉型式和生產情況定。A186一般1.3~1.5。
(3)棉條張力牽伸(圈條小壓輥~大壓輥):防止棉條向上運行中因重力產生下墜。一般為1.035,A186為1.042。
2、總牽伸(圈條小壓輥~棉卷羅拉):A186為60~130倍。
(四)隔距
1、 梳棉機主要型號、技術特征(表1、2、3)
國產梳棉機主要型號和技術特征 表1
機型
|
A186G
(A186F)
|
FA201B
|
FA203A
|
FA231
(FA231A)
|
FA232
|
制造廠(chang)
|
青(qing)紡機
|
喂入方式
|
棉卷
|
喂棉箱(xiang)或(huo)棉卷
|
適紡纖維長(chang)度(mm)及(ji)品種
|
22~76,棉、化纖
|
錫林寬(kuan)度(mm)
|
1020
|
設計最(zui)高產量(liang)(kg/h)
|
30
|
40
|
80
|
60
|
100
|
設計(ji)出條速(su)度(m/min)
|
42~79
|
57~121,變頻調速
|
20~180,變頻調速
|
給棉羅拉(la)直(zhi)徑(mm),形式
|
70,溝槽
|
100,菱形
|
70(100),菱形(xing)
|
100,菱形
|
給(gei)棉板工作面長(chang)度(mm)
|
28,30,32,46,60
|
30,42
|
28,30,32,46,60
|
倒置式
|
刺輥
|
工作直(zhi)徑(mm)
|
250
|
轉(zhuan)速(su)(r/min)
|
980~1070
|
800~930
|
647~1025
|
674~959
|
807~1210
|
分梳(shu)板塊數
|
1(無(wu))
|
1
|
除(chu)塵刀
|
1(1)
|
1
|
錫林
|
裸狀直徑(jing)(mm)
|
1284
|
轉速(r/min)
|
330,360
|
412,467,508
|
326,356,428
|
400~600
|
道夫
|
裸狀直徑(mm)
|
698
|
轉速(r/min)
|
19~35(21~39)
|
6~36
|
9~90
|
5.7~55.8
|
9~90
|
蓋(gai)板(ban)
|
工作區根(gen)數(shu)/總根(gen)數(shu)
|
40/106
|
32/86
|
41/106(30/82)
|
32/86
|
踵趾(zhi)差(mm)
|
0.56
|
回(hui)轉方(fang)向
|
正向(xiang)
|
反向
|
正(zheng)向(反向)
|
反向
|
線速度(du)(mm/min)
|
棉:162,196,244
化纖:81,98,122
|
78~342
|
82~338
|
90~400
(92~400)
|
98~370
|
固定蓋(gai)板
|
前(qian)/后(hou)(根數(shu))
|
3/2(無(wu))
|
3/3
|
4/5
|
塵刀+吸風(棉(mian)網清潔器(qi))
|
無
|
前(qian)1
|
前(qian)1(前(qian)后(hou)各1)
|
前后各1
|
剝棉形式(shi)
|
四羅拉
|
三羅拉
|
導棉機構
|
無
|
雙膠圈
|
自調勻整
|
可配
|
混合環
|
總牽伸
|
68~122
|
67~120
|
60~300
|
71~128
|
60~300
|
國產梳棉(mian)機主要型號(hao)和(he)技(ji)術特征 表(biao)2
機型(xing)
|
FA221B
|
FA224
|
FA225
|
FA218
|
FA206
|
制造廠
|
鄭紡機
|
江陰機械廠
|
膠南東(dong)佳
|
喂入方式
|
喂棉(mian)箱
|
棉卷
|
喂棉箱
|
喂(wei)棉箱或棉卷
|
適(shi)紡纖維長度(mm)及品種
|
22~76,棉、化(hua)纖
|
錫(xi)林寬(kuan)度(mm)
|
1020
|
設計最高產量(kg/h)
|
85
|
60
|
100
|
80
|
60
|
設計出(chu)條(tiao)速度(m/min)
|
220
|
200
|
260
|
250
|
200
|
給(gei)棉羅拉直徑(mm),形(xing)式
|
100,鋸齒(chi)
|
100,菱形
|
100,溝(gou)槽
|
給棉板工作面長度(mm)
|
30
|
倒置式
|
30
|
28,30,32,46,60
|
刺(ci)輥
|
工作直(zhi)徑(mm)
|
250
|
3只,均172.5
|
250
|
轉速(su)(r/min)
|
609~1060
|
609~1064
|
①695~1325
②901~2071③1194~2728
|
838~1325
|
833~1039
|
分(fen)梳(shu)板塊(kuai)數(shu)
|
1
|
3
|
1
|
除塵刀
|
2
|
3
|
1
|
錫林
|
裸狀直徑(mm)
|
1284
|
轉速(r/min)
|
280,350,400
|
288,354,406,458,498,550
|
330~500
|
323~400
|
道(dao)夫
|
裸狀直徑(mm)
|
698
|
轉(zhuan)速(r/min)
|
70
|
60
|
75
|
70
|
40
|
蓋(gai)板(ban)
|
工作區根數(shu)/總根數(shu)
|
30/80
|
32/86
|
30/82
|
踵趾差(mm)
|
0.56
|
0.5
|
0.56
|
回轉(zhuan)方向
|
反向
|
正向
|
反向
|
線(xian)速度(mm/min)
|
102~305
|
106~460
|
122~510
|
變頻調速
|
固定蓋(gai)板
|
前(qian)/后(hou)(根(gen)數)
|
4/4
|
4/6
|
5/5
|
3/6
|
塵刀+吸風(feng)
(棉(mian)網清潔(jie)器)
|
前2后1
|
前1
|
前后各1
|
剝棉(mian)形式
|
三羅拉
|
導棉機構
|
弧形(xing)板(ban)翻轉式(shi)
|
雙膠圈
|
往復式
|
自調勻整(zheng)
|
長短片段(duan)混(hun)合環
|
可配
|
總牽伸
|
70~130
|
68~300
|
68~140
|
國(guo)外梳(shu)棉機主要型號(hao)和技術特征(zheng) 表3
機型
|
C50,C51
|
DK803,DK903
|
MK5C,MK5D
|
C501
|
制造廠
|
瑞士(shi)Rieter
|
德(de)國(guo)Trutzschler
|
英國Crosrol
|
意大(da)利Marzoli
|
喂入方式
|
喂棉箱
|
喂棉(mian)箱
|
喂(wei)棉箱或(huo)棉卷
|
喂棉箱
|
適紡纖(xian)維長度(mm)
|
22~65
|
22~76
|
22~80
|
22~65
|
喂(wei)入寬度(mm)
|
1000
|
940
|
965
|
1000
|
設計最高產量(kg/h)
|
120
|
120
|
100
|
120
|
最高出(chu)條速度(m/min)
|
300
|
400
|
350
|
350
|
給棉(mian)羅拉直徑(mm),形(xing)式
|
100,滾(gun)花
|
100,鋸齒
|
76.2,齒條
|
76.2,溝槽(cao)
|
給棉板形式
|
倒置式(shi)
|
傳統式
|
刺輥
|
工作(zuo)直(zhi)徑(jing)(mm)
|
253
|
3只,均172.5
|
254
|
350
|
轉(zhuan)速(su)(r/min)
|
640~1350
|
①900~1000
②1000~1300③1500~2300
|
600~1500
|
350~1390
|
分梳板塊數
|
雙聯2組4塊(kuai)
|
3
|
弧形梳針板,約80mm
|
2組各1塊
|
錫林
|
工作直徑(jing)(mm)
|
1289
|
1290
|
1016
|
1290
|
轉速(r/min)
|
360~600
|
350~600
|
425~770
|
300
|
道夫
|
工(gong)作直徑(mm)
|
500
|
700
|
508
|
706
|
轉速(r/min)
|
變頻調速
|
蓋板
|
工作區(qu)根數/總(zong)根數
|
40/104
|
30/84
|
35/89
|
25/75
|
踵趾差(mm)
|
0.56
|
回(hui)轉方向
|
反向
|
正向
|
反向(xiang)
|
最高線速度(du)(mm/min)
|
300
|
460
|
350
|
200
|
固(gu)定蓋板
|
前/后(根數)
|
6/6
|
4/6
|
棉:4/4
化(hua)纖:3/9
|
6/6
|
塵刀(dao)+吸(xi)風
(棉網清潔器)
|
前1后1
|
前2后1
|
棉:前1后1
化纖:無
|
前2后2
|
剝棉形式
|
四羅(luo)拉
|
三羅拉(la)
|
導棉機構
|
積極式集聚(ju)
|
封閉移(yi)動式
|
雙膠圈
|
8只導輪(lun)
|
自(zi)調勻整
|
長短片(pian)段混合環(huan)
|
2、A186G型隔距圖(圖2)
3、FA221B型隔距圖(圖3)
4、FA203A型隔距圖(圖4)
5、確定主要隔距的依據
(1)給棉羅拉~給棉板隔距:進口5″ 出口12″,一般不作變動(A186型)。
(2)給棉板~刺輥隔距:根據原棉質量、棉卷定量、給棉板分梳工藝長度等因素確定。
(3)刺輥~錫林隔距:應滿足纖維能順利地由刺輥向錫林轉移的要求。
(4)錫林~蓋板隔距:根據紡紗號數、機械狀態等因素確定。
(5)錫林~道夫隔距:應保證錫林針面上的纖維適量地向道夫轉移,并在凝聚過程中給予纖維一定的分梳作用。
(五)加壓
1、給棉羅拉加壓:根據機型、棉卷定量、原棉性能和有關工藝參數定。一般為3.8~5.4daN/cm。
1、 大壓輥加壓:根據棉條定量、纖維彈性大小定。紡棉時采用上大壓輥自重加壓,A186上大壓輥自重為10.5kg。 (六)紡化纖工藝的基本要求
1、合理選用針布和鋸條型號規格(參照針布選配常識)
2、適當調整主要工藝參數
(1)棉條定量和加壓:定量比棉略輕,加壓比棉重。
(2)主要機件速度和張力牽伸:速度比棉低,張力牽伸在棉網不下墜的情況下偏小掌握。
(3)隔距和落棉:隔距比棉大,落棉比棉小。
(4)溫濕度和油劑:紡粘膠相對濕度58~65%,合纖不低于50%。通常采用清棉間加濕、梳棉間逐步放濕的措施進行生產,必要時須加一定量的抗靜電劑,保證生產順利進行。
|
|